新闻动态
生命中的那道暖光_李振范_小区_业主
发布日期:2025-06-25 22:07    点击次数:115

人生的旅程,说漫长,它承载着无数个日夜的更迭;说短暂,许多人不过是匆匆过客,在岁月的长河中悄然来去,未留下丝毫印记。然而,总有一些人,如划破夜空的闪电,似璀璨星辰飘过天际,在人们的记忆里烙下永不磨灭的痕迹。他们之所以令人难以忘怀,是因为他们身上闪耀的光芒,不仅夺目,更是一种直击心灵的温暖,触动了人性深处最柔软的角落。

在我身边,就有这样一位散发着独特光芒的人。他只是一名平凡的草根,一位普通的小区民工,却拥有着比一般人更为高尚和可贵的品质。他的温暖、微笑与热情,同周遭的冷漠、傲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,这份珍贵,让每个与他接触过的人都铭记于心。 平日里,他用贴心的服务温暖着小区里的每一个人。当业主们带着沉重的行李归来,他总是第一时间迎上前去,帮忙开门、搬运,一路送到电梯口;业主出门时,哪怕只是拎着稍重的物品,他也会主动上前搭把手;有时,业主将东西暂存在门房,他便默默守护,待业主回来时,还会细心提醒:“您刚才放这儿的东西,可别忘了拿。”有好几次,我都差点遗忘,正是他的提醒才避免了麻烦。

展开剩余74%

这样一位普通的民工,用他的真诚、热情与无私,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彩。他没有显赫的身份,地位十分卑微,但他的品质却如同一束温暖的光,照亮了人们的心房,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模样。他的存在,让我们相信,在这个世界上,总有人能用自己的力量,温暖他人的整个人生。

2012年元旦,我入住陕西日报新文盛苑小区,转眼间,十三个春秋匆匆而过。在这段时光里,有一位保安师傅,用他的温暖与热情,在每个业主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。 他说着标准的普通话,每次相遇,总是面带微笑,主动热情地打招呼、嘘寒问暖。无论在单位遇到烦心事,还是外出遭遇不顺,只要见到他那亲切的笑容,低落的心情瞬间就能被治愈。在这个人情渐冷、老人跌倒不敢扶的社会大环境下,他的真诚与热情,如同一束光,照亮了小区里每一个人的生活,让大家在这十几年间,时刻感受着温暖。

李振范师傅在小区的工作经历丰富。他曾在地下车库值守,那时家人停车技术欠佳,他总是主动上前耐心指导,帮忙寻找空车位;车位满了,他会及时用标志物提醒。每次从外地归家,只要看到他满面春风地迎接,一路的疲惫便烟消云散。后来,他先后被调到东门和西门工作。在东门,三号楼的业主们对他赞誉有加;在西门,他的关怀更是细致入微。出门时,他会贴心提醒“走慢一点”“天热带伞”“天冷加衣”;回家时,他热情问候“回来了,辛苦了,快回家休息”。小区对面小学放学时,他会提前打开门,笑着迎接孩子们,时刻警惕,守护孩子们的安全。孩子们都特别喜欢他,一声声清脆的“爷爷好”,是对他最好的认可。

然而,噩耗来得太过突然。2025年6月3日,李振范师傅上了一整晚夜班后,突然因心梗离世。直到这时,大家才知道他的名字——李振范。他是一名临时工,工资微薄,但他的离世,却引发了小区报社离退休群老同志的强烈震动。这个群里都是报社的正式退休职工,以往从未悼念过体制外的临时工,而这一次,大家对李师傅的悼念之情,甚至超过了对报社一些正式员工。群里,有人写挽联,有人撰写悼念文章,连老社长也发言:“向微笑服务的保安致敬!愿好人含笑九泉”,大家字里行间满是不舍与怀念,都不约而同地称他为“好人”!

李振范师傅生于1965年,离世时刚满60岁。有人说他是大荔县人,曾在陕棉厂工作;也有人说他祖籍河南。他住在郊区,每天骑着电动车,往返一个多小时上下班,生活并不轻松。但他始终坚守岗位,对工作高度负责,对小区里的男女老少都充满尊重与热情。这十几年间,小区的工作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,唯有他始终如一。

他的善良与无私,还体现在一次次婉拒业主的谢意中。小区的业主们为了感谢他的热情服务,常常想与他分享从亲戚朋友处收到的小礼品,或是顺手带回的快递特产,可他总是微笑着婉拒:“谢谢,我什么都有,真不需要。”有一回,我参加朋友聚会,特意带了两瓶西凤酒想送给他尝尝,他依然连连推辞:“我有西凤酒嘞,真不用,太感谢了!”无论大家如何坚持,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,不愿接受任何馈赠。

许多业主同我一样,对他的高尚品格十分敬仰,对他的微笑服务心怀感激!如今,李振范师傅走了,小区的门卫处变得冷冰冰的。曾经那温暖的问候、亲切的笑容,都已消失不见。外出时,其他工作人员的冷漠,在其他地方遭遇的刁难,更让大家无比怀念李师傅。他走后,那团温暖人心的火熄灭了,那份真诚与热情消失了,这份惋惜与思念,将永远留在每一个被他温暖过的人的心中 !(卢新智)

赞保安李振范师傅

卢新智

笑若春阳映四方,迎人每带暖心肠。

声如朗玉穿晨雾,语似甘醇透晓霜。

殷勤常至爱成墙,困苦排忧岁月香。

微光点点融寒夜,大爱无声情义长。

发布于:陕西省